您当前位置:宁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 >> 专家咨询委员会 >> 浏览文章

专家咨询委员会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聘任专家简历

时间:2015年06月18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1、赵金良博士男,1969年生,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导, 1987-1991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理学学士),1991-1994上海水产大学渔业学院(农学硕士),2003-2006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农学博士)。2000.8-2001.8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多伦多大学动物系(Dept. Of Zoology, University of Toronto) (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水产动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现任国家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种质资源评价岗位科学家。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59篇,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5项,先后获得省部级三等奖以上奖项8项。

2、张文兵博士,男,1973年生,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导,从事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学研究、教学和开发工作,美国Auburn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水产) 秘书,中国水产学会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秘书。近5年来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子课题。主持完成2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资助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资助项目。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代表作10篇(SCI论文)。

3、谭洪新教授男,1968年生,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副院长,农学硕士、工学博士19917月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渔业资源与管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77月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水产养殖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20059月毕业于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29-11月,在日本BICOM株式会社进行“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的合作研究。现在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从事循环水养殖系统工程方面的相关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骨干参与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48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等10余项科研任务。发表论文70余篇(SCI收录12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获得2项鉴定成果,分别是“循环水工厂化鱼类养殖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成果登记号:9312006Y0360(第1完成人),“水珍品工厂化养殖与经济作物水栽培综合生产技术研究,成果登记号:9312005Y0876(第1完成人);获省部级奖励3项,分别是“200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2完成人)、“2006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2完成人)、“2006年度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最具技术交易潜力奖”(第1完成人)。在本项目中作为负责人进行总体方案的制定、组织与实施。

4、马平研究员男,1956年生,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1982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水产养殖学,曾二次公派赴日本留学。任福建省水产学会海水养殖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水产》编委等。长期从事海水养殖技术工作,在海水养殖专业的鱼虾类育苗技术及增殖放流技术领域有较深厚的造诣,是我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学科带头之一,曾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1部。所主持的“真鲷人工繁殖”“云霄县万亩泥蚶养殖技术”“环保紫外水消毒技术”等项目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国家环保科技三等奖。参加并完成的项目还有:参与“863”计划重大专项课题“坛紫菜良种选育技术”课题;省科技厅重点项目“鲍健康苗种生产及其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课题,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6月获省六厅局“福建省农业科技先进个人”称号的表彰。20044月获省政府“福建省优秀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称号的表彰。2003年获农业部“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优秀委员”的表彰。

5、郑宝东教授男,1967年生,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兼任福建省食品添加剂工业协会理事长,福建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食品加工工艺、天然产物的研究与应用、食品酶学。

6、陈丽娇教授女,1962年生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水产学会水产加工与流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农业工程学会理事等。研究方向和领域: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产品贮藏保鲜工程。

7、龚晖博士,男,1971年生,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所研究员,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农业部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水产学会水产病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国家948 项目《鱼类小瓜虫和刺激隐核虫高效疫苗引进与研制》(2011-2012)子项目以及农业部行业标准《水生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规范 4 部分:刺激隐核虫病》(编号534)的制定工作,指导了福建省自然基金项目《刺激隐核虫抑动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和血清型研究》(2010-2012)。利用嗜热四膜虫表达体系构建了刺激隐核虫抑动抗原表达系统,制备了刺激隐核虫单克隆抗体,研发的免疫增强剂减少了刺激隐核虫的发病率,组织建立了刺激隐核虫的牙鲆保种系统。

8、苏永全博士,男,1950年生,厦门大学教授、博导,199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等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厦门大学海洋学系系主任、海洋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现兼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 Lifetime Membership、中国水产学会养殖分会副主任;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2004-2007福建水产特色品种规模化养殖及海洋环境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首席科学家;近年来主要从事海水养殖病害防治、海水鱼类种质资源和遗传改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等15项,其中3个项目分获福建省(2003年和2005年三等奖)和厦门市(2001年二等奖)科技进步奖。在《JOURNAL OF FISH DISEASES》和《科学通报》等中外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10篇被SCI收录;主编《大黄鱼类养殖》、《虾类的健康养殖》,合著两部。主持召开首届世界华人虾类养殖研讨会(厦门);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三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9、王志勇博士教授、博导 厦门市拔尖人才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等22项,发表论文(含合作论文)十几篇,获得发明专利5项。主要研究研究方向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水产生物技术。主要科研成果有“大黄鱼人工养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2010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2);“杂色鲍的遗传改良及中试示范”,2007年厦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  “九孔鲍的选育、复壮及分子标记的研究2005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

10、王艺磊博士,女,1963年生,集美大学教授、博导,水产学院副院长,上海海洋大学兼职博导,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福建省首批科技创新团队水产动物功能基因的开发与利用负责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等荣誉。先后主持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53项,发表科技论文134篇(SCI收录42篇),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奖励17项。

11、刘家富推广研究员,男,1940年生,1969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学院渔业资源专业。近30年来主要从事大黄鱼等海水鱼类增养殖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突破了洄游性大黄鱼人工繁殖与养殖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不但保护了大黄鱼资源,并在我国形成了年产8.6万吨、产值60多亿元、出口创汇1亿多美元的大黄鱼养殖产业,使其成为我国******规模的海水网箱养殖鱼类和8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还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发展,提供约30万劳力就业。其成果还应用于多种其他海水鱼开发,推动了我国以大黄鱼等多种类为代表的海水养殖第四次浪潮,被称为大黄鱼之父。他先后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次、三等奖3次,标准贡献奖二、三等奖各1次。还获科技部、农业部等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星火计划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水产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贴;省委省政府的有突出贡献农业科技工作者、十佳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以及宁德市科技杰出人才重大贡献奖等荣誉。

12、王兴春高级工程师,男,1965年生,闽东水产研究所所长,宁德市政协委员,主要从事海水鱼虾贝藻人工育苗、养殖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培育了大量的水产苗种,为广大养殖户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同时,主持了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4项,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的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3项,此外还参与了十多项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研究工作,在海水增养殖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先后获得了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第三名)、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第一名)以及多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含合作论文)十几篇。

13、全汉锋副研究员,男,1968年生,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专业,研究领域为水产科学的水产养殖,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水鱼类养殖及苗种培育。在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方面工作20多年,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省、市级水产科研项目,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青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紫菜产业化配套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宁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鲍新型健康高效养殖设施研究与应用)、宁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4项(龙胆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青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缢蛏规模化人工育苗及养成技术研究),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2008年被宁德市组织部评选为宁德市第二届优秀青年人才2010年被福建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局评为福建省优秀科技特派员2011年被科技部中国技术市场协会评为服务三农金桥奖先进个人2012年被宁德市应急办聘为管理组专家;2013年被选为共青团宁德市青年联合会常委、被宁德市委宣传部评为宁德市十佳科技工作者最美闽东人

 14、刘振勇研究员男,1956年生,闽东水产研究所病害研究室主任、中国水产学会资深会员、福建省水产学会病害防控专业委员会委员、宁德市大黄鱼产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1982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学院(现上海海洋大学)海水养殖专业。毕业后,长期从事海水鱼类养殖和水生生物病害防治技术研究工作。1996年至今主要从事水产病害防治工作,成绩显著,已获得农业部授予的水产病害防治员、检疫员和渔业污染事故调查员的资格,现为宁德市水产病害防治的首席专家,在CN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近年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宁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2004年至2008年连续两届获宁德市政府授予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15、刘招坤高级工程师,男,1972年生,工作于宁德市技术推广站,主要从事鱼、虾、贝类等方面的增养殖技术研究,特别在大黄鱼养殖、育苗、种质改良、产业化关键技术方面,以及香鱼全人工批量育及其增养殖成果方面做出了实效。主要完成了《大黄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大黄鱼提纯复壮技术研究》和《革囊星虫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等10多项省市水产科研项目。先后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等奖,宁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福建省标准贡献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2008年被宁德市委组织部授予市管青年人才称号;2008年度在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2010年被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授予五型机关行业标兵先进个人。现被聘为宁德市大黄鱼产业技术委员会委员和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校外指导教师。

16、韩坤煌硕士,男,1984年生,工程师,高级技师,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研发部主任、福建省大黄鱼企业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福建省*********官井洋大黄鱼原种场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海水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已主持、参与承担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包括科技部国创基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子课题、福建省区域重大项目、福建省海洋经济创新示范项目子课题、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等;已累计发表论文15(SCI收录5),申请专利21项(发明8项),已获授权14项(发明1项)。